首页 >> 糖芥属

英国景观特征与我国风景名胜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红花苦参

时间:2022/08/12 13:29:50 编辑:

英国景观特征与我国风景名胜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5月14日消息:摘要:在回顾英国特征评估体系产生和演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特征等概念,研究了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在英国法定自然美景区中的应用,并将其特点归纳为价值中立和尺度分级、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提取、单独分离的决策过程3个方面;同时将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广泛应用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可以在景观遗产价值的评估、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再认识、公众参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个方面借鉴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经验。

关键词:风景;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研究;风景名胜区

Abstract: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he thesis analysed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nd summed up three major features of application on 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 of UK: value-free and scales grading, diversified paths of landscape character classification and separated judgment process.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LCA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National Parks of China, the thesis proposed that the LCA can be valuable for th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heritag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heritage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search; Scenic Area

英国素以秀丽的田园风光著称,如以山地景观闻名的莫尔文丘陵、以海岸景观闻名的康沃尔郡等。为了保护这些杰出的遗产,英国划定了46片自然美景地,并颁布了一套称为LCA景观特征评估①的体系,用于鉴别和评估风景资源。LCA体系由英格兰乡村署和苏格兰自然遗产署共同发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的乡村和风景区;评估产生的结论可作为区域规划和管理的指导方针。该体系在对景观遗产的理解和保育提升方法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值得我国借鉴。

1 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产生的背景

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是英国遵循《欧洲景观公约》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欧洲景观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份专注于景观的国际性公约,由欧洲理事会在2000年采纳,目前共有33个成员国;英国政府在2006年签署该公约,并于2007年初生效。《欧洲景观公约》将景观定义为:"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或互动的结果"。景观的特征在公约中被特别强调,取代了传统认识中占据上风的景观美学。《欧洲景观公约》明确指出,签订该公约的目的是"在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方法促进景观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其内涵在于:景观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结果,因此对景观的保护、管理和规划,不能采取静止和一成不变的视角。

在《欧洲景观公约》的框架下,一些国家开始制订针对本国景观特征的认定和分类办法。LCA体系由此应运而生。在英格兰乡村署和苏格兰自然遗产署颁布的《英格兰及苏格兰景观特征评估指导书》中,LCA体系被定义为:"一种用于令我们理解和表达景观特征的工具;在它的帮助之下,我们能分辨是什么特质令某个区域具有'场所感',及其如何让这个区域有别于相邻区域" [1]。其实质目标,是在现有知识体系对景观的理解之上,建立以景观特征为分类方式的景观资源基础数据库,并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LCA体系并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应用于曼彻斯特的景观量化评价。这个时期的景观评价,关注的是"什么令某区域的景观'优于'其他区域";然而,由于景观是一个复杂系统,试图从复杂系统中抽象出美学价值、科普价值并进行量化的努力必然是徒劳的。曼彻斯特实践的失败催生了景观评估②,并最终发展为LCA体系。凯瑞斯 司万维克总结了LCA体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2]。

2 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特点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评价较注重风景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而LCA体系的出发点则是对"景观特征"的识别。LCA体系认为,景观特征是每个景观区域都具有的个性,犹如人所具有的性格;景观特征被定义为:持续发生在特定景观类型中、明确并受到承认的要素形式;它有多种特定的内涵,包括地质、地形、土壤、植物、土地利用、场地形式及人类建筑[3]。

2.1 价值中立和尺度分级

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传统评价体系最大的不同是其标榜的"价值中立"原则。在《指导书》的第二章,就开宗明义的指出:LCA景观特征评价体系将"特征提取"与"价值评估"分离,在识别景观特征的阶段,LCA体系不对景观特征做出评价。例如一片受到人类生产活动干扰的草地,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而在LCA体系中,这片草地只被认为是"不同"的,因为其拥有与相邻草地不同的景观特征。

尺度分级是LCA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通过一个建立在国土、区域和本地3个尺度上的分类方式,LCA体系将整个英国的国土资源纳入了景观特征评估范畴。在国土和区域尺度上,景观特征的分类方式主要基于地理学,如高原、丘陵、盆地等都被认为是不同的景观特征;在本地尺度上,景观特征的分类方式还要考虑人类活动,如耕地、牧场等人类改造过的地貌,就被认为与未经开垦的土地不同。图0 1是对尺度分级方式的简单示意。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分级以行政区划为导向。风景资源评价是分级的基础,风景名胜资源等级较高的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等级次之的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部分地方还设立有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但在2006年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后,已逐步取消。

2.2 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提取

景观特征的提取是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重点。由于景观的复杂性,LCA体系也不得不从无数影响景观形成的因素中抽象出一些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国土和区域尺度上,因为景观特征主要基于地理学分类,提取工作相对较为容易。英国政府制定了"国家景观类型学",将英国的国土划分为38种类型,为分类提供标准。绝大部分法定自然美景区都采用该分类标准,评估区域尺度以上的景观特征。鉴于尺度,国土和区域尺度的景观特征提取主要是"纸上谈兵",即通过卫星遥感、航拍等提供基础数据,通过GIS和人工辅助划分景观特征区域,较少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在本地尺度上,景观特征的提取则较为复杂。在区域尺度上,相邻的景观特征区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因此,相邻的景观特征区域,其本地尺度的景观特征分类方式也不一样。国家景观类型学只为本地尺度的景观特征提供建议,没有给出标准或模板。这体现出了LCA体系的灵活之处:本地尺度下的各管理机构可以自行定义、划分景观特征。

在本地尺度下,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也被作为一种特征,必须进行大量调查才能准确识别。观感、体感等主观的、难以量化的因素,则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予以研究。这些工作主要依靠"田野调查"来完成。其中观感、体感等主观因素的评估特别具有参考意义:一种模糊且带有主观色彩的描述方式取代了冰冷的量化模式,例如对于景观的色彩,问卷提供了4种选择,分别是"单色的"、"柔和的"、"多彩的"、"鲜艳的";填写问卷的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勾选相应的选项。这种评估的方式看起来更接近东方文化,与传统观念中讲求理性、客观的西方文化格格不入。相比之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分级制度反倒显得僵硬和缺乏灵活性。

2.3 单独分离的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是连接LCA体系与实际操作的纽带。决策过程为管理规划和实施规划③编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

整个LCA体系都试图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与景观特征提取相互分离的决策过程也概莫能外。在《指导书》中明确指出:决策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将某一区域的景观特征保留下来,而是希望通过决策过程,提升景观区域,确保经过规划的景观区域"和谐"。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改变意味着原有景观特征的消失和新景观特征的产生;但只要能够达到和谐的目标,景观特征的消失或更新是可以接受的。

《指导书》列举了决策的一般产物,包括景观策略、景观导则、景观被赋予的地位、景观承载力。其中第三项"景观被赋予的地位",是从遵循中立原则的景观资源中筛选特殊资源的方法,也就是经过优化的评价体系。通过景观质量、风景优美程度、稀有度等7项评价因子,可以确定一处景观是否被视为景点。这个过程必须有大量的公众参与,以避免专家决策的片面性。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了基础资料搜集和现状情况分析的步骤,实际上也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但由于多方面因素,规划编制阶段往往出现"结论先行、分析跟随"的情况。例如云南大理2005年编制《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洱海公园划出1987年定版实施的《大理风景区总体规划》范围,修编规划尚未上报国务院,便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大理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填湖造别墅"事件。开发商利用总规修编的机会,"合法"填埋了洱海"情人湖"63%的水域用于建设别墅和五星级酒店[4]。面对同一片区域、同样的资源,两版规划得出了不一样的分析结果,"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发展目标对分析过程的"倒逼"可见一斑。LCA体系则明确指出:决策是产生规划的基础,决策和特征评估在初期并行不悖,互不干涉;通过决策和特征评估的分离,LCA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规划编制阶段的导向性,使规划免于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尴尬境地。

3 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

谢凝高将风景遗产定义为"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和主体,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其价值达到国家级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达到世界级的为世界自然或自然文化遗产[5]"。建立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景观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只有在风景资源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才能较好的完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在英国,LCA体系广泛应用于法定自然美景区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试将两者进行比较,探讨LCA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3.1 景观遗产价值的评估

2006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中应当包括风景资源评价。《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进一步将风景资源的调查内容通过分类表的形式划分为2个大类、8个中类、74个小类,资源的吸引力通过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进行量化,并依高下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这种风景资源评价的方式与上世纪70年代英国在曼彻斯特的实践非常类似--评价的目的,是从景观群落中挑选出那些比相邻区域"更优越"的景观,并将其以类似文物的方式保护和展示。

在LCA评估体系中,景观并没有优劣和等级之分,景观特征是相邻景观区分彼此的唯一途径。依照国家景观类型学,科斯沃法定自然美景区归纳了19种景观特征,在每个特征下又有数个子类;整个美景区最终被划分成69个子类区域并一一归类。 通过田野调查,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还分析了每个子类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如对"15A伯顿的缓坡田园" 的研究指出:"该处的居民均选择居住在较为干燥的缓坡上,坡底由河流冲刷形成的洪泛平原成为他们季节性的放牧地和耕地"--LCA体系并没有指出,这种"缓坡田园"是什么等级的景观,而仅仅表述:这里拥有与相邻区域不同的景观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评价主要还是着眼于风景资源的利用,从资源保育和遗产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具有一定缺陷。首先,量化分级可能导致保护工作向高等级资源倾斜;例如对具有优美形态的树木、岩石实行特别保护,对阻拦建设且看起来"并无价值"的树木、岩石则一概清理。实际上,这些树木、岩石也有自身的价值。其次,对风景资源利用价值的关注超过对风景资源威胁的关注;如黄果树瀑布,由于无视环境威胁和掠夺性经营,近年来屡次干涸断流,为"保护"这一景点,有关方面还在上游修筑了调节水库,定期放水保持瀑布流量。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对景观遗产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再次,对景观资源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如山岳型风景区中的山地聚落与平地聚落,形成原因显著不同,并不具有可比性。简单将两者归为同类,再通过量化评价定级,既无必要、又无法体现其价值。

3.2 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再认识

我国风景名胜区编制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区域的发展目标,并在保证风景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指导科研、教育、游赏等活动的适当开展。风景资源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可持续利用?怎样评估风景资源处于积极的状态?为数不少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都以"保护"作为回答。诚然,静态的、文物式的保护可能会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较原始的状态,但风景名胜区毕竟不是自然保护区。王绍增的研究也指出,如果中国人自古机械的保护和极端反对对现有自然条件的改造,就不可能有四大名山[6]。

静态保护方式最典型的矛盾莫过于风景名胜区的原住民问题。风景名胜区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如伐木、耕种、取土、取石,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已经与自然达到了平衡。但由于《风景名胜区条例》禁止在风景名胜区伐木、开采等,为了管理方便,一般规划都会要求原住民迁离风景名胜区。即便被认为是处理遗产区域与原住民关系成功典范的九寨沟,也通过经济手段令原住民放弃农耕、畜牧业,转而从事旅游服务业。一些游客随之反映,农耕和畜牧生产方式的消失,令九寨沟原本"世外桃源"的形象有所失色;九寨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九寨沟小调,有相当一部分吟唱的是传统农耕畜牧活动,也随旧有生产方式的消亡而日趋符号化。

在LCA评估体系中,原住民长期以来保持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形成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生产生活方式从区域中消失,则该区域的景观特征就出现退化。仍以田园风光闻名的科斯沃地区为例,通过LCA评估体系,管理委员会挑选出多种形成景观特征的原住民生活方式,包括自给自足的手工艺、垒砌房屋的石工技能、定期举行的"农夫市场"等,并在自然美景区的管理规划中明确要求鼓励这些生活方式的存续。对另外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LCA评估体系也做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知:例如针对科斯沃地区由来已久的砍伐树木和开采石灰岩的历史,评估报告认为:砍树作为燃料,比使用化石能源更为环保;继续使用本地产石灰岩用作建筑材料,不仅可以保证旧建筑的维护,也是对这项延续几个世纪的工艺的传承。这些活动都受到鼓励,但被限制在一定规模,以维持自然资源供应和人类需求的平衡。显然,LCA评估体系希望维持的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而非荒野的自生自灭。

3.3 公众参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LCA体系是一种去精英化体系,强调汲取多方面,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指导书》中列举了数十种方法,涉及从景观特征识别到管理规划制订的每个步骤。如通过草根地图让原住民发现自己与生活的区域历史的联系;通过"为真实而规划",提供直观的场地模型,搜集居民对规划的意见等。这些公众参与基本上是以团体模式进行的,很好的避免了个人意见的主观和缺乏代表性。

由于从景观特征识别阶段就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在景观特征评估的指导下编制的管理规划必然体现出对公众意见的尊重。以滕德灵地区为例,该区理事会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下举办了社区参与工作营,最终规划中由居民协助确定的项目包括:景观特征的识别、景观特征区域的边界划定、景观特征子类的定名、对如何提升景观特征区品质的本地意见等等。工作营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97%的居民表示希望未来能更多的参与此类项目,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根据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时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进行听证。在一些原住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也逐步开始有公众参与的尝试,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就有许多老房子的主人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李振鹏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就风景名胜区而言,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与实践少之又少[7]。此外,笔者认为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公众参与较少,还有几点原因:首先,对风景资源的认识评价还带有一定的"专家性"和精英色彩,对原住民的意见并不尊重;其次,一旦涉及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所有者、使用者利益,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这是主事者不愿意见到的;再次,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多,本地居民的声音难以传递到专家和政府的耳边。这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

4 结语

景观遗产既包括自然而生的山水形胜,又包括巧夺天工的建筑和艺术品,是历史遗留、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我国于1982年开始启用风景名胜区体系,截至2010年1月,共公布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9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风景名胜区体系对我国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有些风景名胜区出现了破坏性开发、经营权转移、追逐经济利益、破坏遗产资源等行为。认识的不到位是造成这些短视行为的根本原因--那些消失的山体、植物乃至生产方式,在横遭破坏之初,并没有被看作是景观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才需要从更完备的角度认识景观遗产,谨慎、适度的利用它们。

英国国土狭小,几乎所有的景观都已受到人类影响[9],因此LCA评估体系可以在国土-区域-本地3个尺度上自由应用,完整而高效的配套体系令评估体系顺利的普及到每一个自然美景区中。LCA评估体系建立在英国的景观格局之上,不能在中国的风景名胜区生搬硬套,但其科学严谨的分类方式、精细入微的调查研究、其对待景观遗产的态度、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主动引入公众参与的意愿,仍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注释:

①由于内涵不尽相同,为免混淆,文中涉及我国风景名胜区部分的,以"风景"描述;涉及英国及欧洲认知的landscape,则译作"景观"。如《欧洲景观公约》也作《欧洲风景公约》,本文译作"景观"。

②在国内的文献研究中,evaluation和assessment经常被等同并混用。根据韦氏词典的解释,evaluation着重强调结果,即为事物或活动评分、顶级的行为;assessment着重强调过程,表示对事物或活动作出判断的行为。本文将evaluation译作"量化评价",将assessment译作"评估",以示区别。

③英国法定自然美景区的管理规划相当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而实施规划相当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

④本文遵循常例,以"景观遗产"表述风景名胜区中的由自然、人文组成的遗产区域,其概念与谢凝高教授表述的"风景遗产"基本相同,特此说明。

⑤图01根据"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England and Scotland "内容翻译;图02根据 "Topic Paper3: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 how stakeholders can help" 翻译。

参考文献:

[1]Natural England S H.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England and Scotland[EB/OL]. [2011-05-05].http://>

[2]Swanwick C. 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EB/OL]. [2011-05-05].http://>

[3]凯瑞斯 司万维克, 高枫. 英国景观特征评估[J]. 世界建筑,

2006,:23-27.

[4]新华网. 新华视点:云南大理洱海"填湖"建别墅事件再追踪[EB/OL]. [2011-08-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07/c_12193450.htm.

[5]谢凝高. 风景名胜遗产学要义[J]. 中国园林, 2010,:26-28.

[6]王绍增.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与特性--兼论Cultural Landscapes的困境[J]. 中国园林, 2007,:16-17.

[7]李振鹏, 张文.风景名胜区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中国园林, 2009,:30-33.

[8]新华网.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处[EB/OL]. [2011-08-05].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1/26/content_12878591.htm.

[9]麦琪 罗, 韩锋, 徐青. 《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J]. 中国园林, 2007,:10-15.

作者简介:

林轶南/1983年生/男/福建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生?

太原看阳痿好的医院

成都哪家治外阴白斑好

南昌中医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新乡做人流手术

武汉牛皮癣医院排名

相关资讯